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在线咨询 网上预约
心理首页 机构概况 业务范围 专家介绍 主题活动 特色服务 心理常识 联系我们 互动留言
真正限制你变强大的,是自己内心的不安全感
呼和浩特心理咨询电话0471-6686529,心理医生,婚姻家庭情感咨询,心理疏导,青少年心理治疗   2024-01-23 09:45:40 作者:刘延江 来源: 文字大小:[][][]
真正限制我们的,是我们思维里看不见的墙?


去年年底,我独自一人,从北京开车到广州,一路三千多公里,都在思考一个问题:人和人的差别究竟在哪?


人和人之间为什么会有差别?



我想到了一个词:拆掉思维的栅栏。



后来,我在机场看到了《拆掉思维的墙》这本书,心有戚戚。



我一般不看成功学的书,事实上我也不认为这是一本成功学的书。



作者的思考给了我很多启发。



我发现,有时候限制就是限制本身。



你认为做不到,你就真的做不到。



你觉得自己可以更强大,你就真的变得更强大。



你有没有想过,真正限制我们的,是我们思维里看不见的墙?



而这堵墙很大部分来自于内心的不安全感。



我认为安全感的本质,不是你真的安全,而是你不害怕危险,敢于面对困难。



记得有人问过我“上市后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我说,最大的收获可能就是内心的所谓安全感,面对这个世界时,内心的想法没有了那么多限制。



每个人心里都在追逐安全感。



这很正常。但很多人成为了安全感的奴隶。



什么是安全感的奴隶?



就是害怕改变,保持现状,听他人的。



追求安全感是人的本能,但安全感的获得必须通过内心真正的强大。



安全感是给予,不是索取。恐惧越多,索取越多,不安全感反而递增。



正是因为很多人对于这个世界充满了恐惧,生活中也有很多困难,我们很多人才不自觉的变成一种受害者,这就叫“受害者心理”。



这种恐惧和不安全感,滋养了一种受害者心态。



遇到困难的时候,你总会觉得世界不公平,充满了各种问题。



作者把这种模式归结为受害者天堂。



什么叫受害者天堂?



就是一个受害者最愿意去的地方。



大家聚集在那,彼此安抚,然后觉得人生真是这样。



作者总结了受害者天堂的几个法则。



受害者天堂的第一个法则叫推卸责任,保住面子。



图片



一切问题都不管我的事,不是我的错。



如果一个孩子没学好,父母问起来,受害者就会说,不是我不好好学,是老师讲得不好;如果一个任务没完成,却受到上司的质问,受害者就会说,不是我的问题,这是客户太变态。



受害者有一整套这样的逻辑。



不是我的问题,是别人不好;不是我的问题,是我小时候没这个条件;



不是我的问题,是这个社会太浮躁。



在受害者天堂,大家从来没犯过什么错。



美德都是他的,错误都是别人和社会的。



当然,他们也没做成过任何事情。



作者在书中提到,受害者也不需要成就什么,他们只要不断的倾诉和编故事就好了。



但问题在于,这个故事一开始很真实,后来慢慢就开始夸大,然后自己也慢慢相信——他生活在一个老板变态,老婆不可爱,老师不好的世界里。



很多同事向我抱怨自己有多难。



其实那些所谓的“难”,在我面前根本就不用比。



我们创业的时候多难呢?



那个时候,因为要赶工作,我连爷爷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



下了汽车之后,我都不敢回去,坐在路边哭了好久。



就在那种情况下,我每天还要打电话催促大家干活。



但是,每当我说到这儿时,他们还有一招。



他们会说,你是老板,所以应该的啊。



这就是蛋和鸡的问题。



难道我从第一天开始就是老板吗?



这又是个万能的破解法。



总之,在受害者的天堂,一个人做不好事情,绝对不是个人能力的问题,而是这个事情有问题。



受害者天堂的第二个法则就更进一步了,叫安心做坏事。



在职场中,很多人每天不努力工作,也可以心安理得,为什么呢?



因为他觉得,这个公司太烂了,这个老板太变态,太不理解我们,所以我这样就OK了。



美国有一项研究,在辛辛监狱中,几乎没有哪个罪犯会承认自己是坏人。



他们会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辩护,他们都坚信自己不应该被关进监狱。



很多做坏事的人都拥有一个完美的受害者的故事。



曾经,我当部门经理的时候,我会告诉组里的人,跟着我很苦,要是觉得不舒服就换一个机会。



但只要你留在这里一天,就要对得起自己的每一天。



别说对得起这家公司,首先对得起自己。



还有什么比自己的时间更宝贵呢?



所谓的为公司干,不就是为自己努力吗?



如果这个都想不通,还心安理得,就别一起干了。



否则,不如自己找一个更舒服的环境。



事实上,这个世界根本没有会让你舒服得一塌糊涂的环境。



必须自己不断变得强大,去勇敢地面对这个世界。



受害者天堂的第三个法则叫:分享凄惨故事会。



受害者都有一个共同的嗜好,就是比惨。



大家聚在一起分享各种凄惨故事,演变成凄惨故事会。



这种凄惨故事会,不只是存在于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整个社会都变成了这样。



比如,每个电台都有一档节目或好几档节目,都在讲述谁比谁惨。



在这种节目里,老婆必须出轨,男友一定不忠,儿子肯定不孝顺。



收视率还相当高。



因为看过这些节目的人,都会找到安慰,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惨的事情。



每个人都在别人的受害者故事中,获得不少廉价的快乐和虚无的安慰。



作者在书中也举了很多生动的例子。



在受害者天堂,如果你失恋了,你的女伴会集体聚集过来陪你喝酒,说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难道他们都试过了?);



如果你上午被老板骂了一顿,你会很快的被吸收进公司的受害小队,他们中午聚餐的主要任务就是一起讨论自己老板有多变态(我也不知道自己被讨论过多少回了);



如果小孩子不小心摔倒在地上,哇哇大哭,家长不会责怪小孩没走好,会打地板说,地板错错错,小孩子开心的笑了。



我们在这样的一个天堂里,居然浸泡其中,慢慢习惯,然后沉浸,开始分享。



受害者天堂帮助“受害者”轻松获得同情和帮助,就像一个人生病之后,就觉得可能有人会看望他一样。



他们在这个舒适的受害者天堂,陷入了无尽的情感黑洞。



但是,怎么办呢?



其实核心就是自己去掌控。首先要承认一个残酷的现实——这个社会就是不那么公平。



但这并不影响你在社会上快乐的工作。



那么,如何才能从一个受害者变成一个掌控者呢?



不妨先进入一种诚实的思考:不管什么情况,你都可以负全责。



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做得更好,甚至可以做一种心理假设——如果把所有经历过的事情重新倒退一遍,所有条件都不改变,只有自己改变,你能否做一个更好的结果呢?



如果答案是Yes,那么你就开始进入掌控者的角色;



如果你的答案是No,那你就是认为自己以前已经做的足够好了,所有的不好都是别人的问题。



回想跟徐鸣创业的时候,我们两人经常把自己锁在办公室里相互检讨,不断反省哪件事情没做好,哪件事情还可以更好,会不会有更好的选择。



我以前认为这是个好简单的问题,后来跟很多人交流,发现这个问题并不容易。



因为很少人愿意去面对否定的自己,那个过程很痛苦,需要不断抛弃过去的自己。



以前总有人问我,经常有人攻击你,你怎么办?



我说很好啊,没关系。这就是周鸿祎送给我最大的礼物。最能骂人的,把我都骂过一遍了,还有什么好怕的呢?



尽管骂的时候很痛苦,但骂完以后,再回头看,遇到任何这方面的事情,都不是问题了。



你经历过的所有的事情,

其实都是你的财富。



这让我想起,柳传志写给杨元庆的那封信,当你是一个火鸡的时候,别人不会认为你比他大。



这时候,你可以反思一下,我真的做的足够好吗?



这个世界就是这么不公平。



你做的只是好一点,别人是不认的。



你必须做成一只鸵鸟,比那鸡大得多的鸵鸟,到那个时候,所有人才会说你好。



如果你觉得世界不公平,可能本质上还是你不够强大,你还没有做得足够好。



其实,人与人的差异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大,与其说智商的差异,毋宁说思维的差异。



我们生活在一个处处不公平的世界,我们无法改变这个世界的规则,无法改变自己的过去,但至少可以改变我们面对这个世界的心态,改变自己对于过去的看法,用一种新的思维模式,重新面对这个世界。



如果你愿意,你总是可以掌控点什么。



谁没有痛苦,谁没有纠结呢?



除非你的受害者模式让你深深陷入抱怨与自怜之中。



只要你愿意用一种掌控者的心态,去重新面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你会感受到幸福。



逃避痛苦,躲进未来
当我正在思考这部分的时候,正好今天看到一句话:逃避痛苦,最常见的是躲进未来。这句话出自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米兰.昆德拉是20世纪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对中国的作家们和读者们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让中国作家们从关注群体到关注个人自身,他的作品少有空洞的宏大叙事,而是触及很多极具讨论价值的个人议题,如爱、死、喜、悲等。
人生皆苦,在面对痛苦和困难时,往往会选择寻找一种方式来逃避现实。
展望未来可以带来一些安慰和希望,但这种安慰和希望并不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而是出于对未来的幻想和期待。
重视当下现实感受和需要
但关注未来,会忽略眼前的机会和挑战,错过与现实世界的互动和体验。可能会错过与身边的人建立更深层次的关系,错过参与有意义的活动和项目,甚至错过为自己的未来创造更好的机会。
过于关注未来也会让我们忽视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我们可能会忽视自己的内心世界,忽视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以至于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和抱负。
因此,学会面对现实,接受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并采取积极的行动来应对挑战和困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摆脱痛苦,并为自己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总之,逃避痛苦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让我们陷入更深的困境中。相反,我们应该学会面对现实,接受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并采取积极的行动来应对挑战和困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摆脱痛苦,并为自己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参考: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转载声明》:本号赞成并遵循微信公众平台关于保护原创的各项举措。本号部分推送文章、图片可能未能事先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无法查证真实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留言联系我们18548182068。经核实后,我们会及时删除或者注明原作者及出处。)
最新评论
想去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全站搜索

预约电话:0471-6686529   18047123132     客服微信:18548182068
机构地址:呼和浩特市呼伦南路与大学西路交汇处好望角大厦18层1815室
版权所有©2006-2023   ICP备案号:蒙ICP备190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