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心理咨询电话0471-6686529,心理医生,婚姻家庭情感咨询,心理疏导,青少年心理治疗 2022-04-18 18:27:53 作者:刘延江
来源: 文字大小:[大][中][小] |
今天的文章,可能会颠覆你的认知。
正式开始前,我想先跟你做一个有趣的测试。
请你试着问自己以下5个问题:
1.不如意的时候,我是倾向于反思自己的问题,还是找别人的责任?
2.出现意外状况,我更愿意把它当成一件好事呢,还是坏事?
3.如果我取得了某种成就,我觉得是因为自己厉害呢,还是因为运气好?
4.别人夸奖我的时候,我倾向于全然接受,还是认为没这么好?
5.我是更在意那些夸奖我的人,还是更在意那些对我有意见的人?
找一张白纸,把你的答案写下来。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选项没有好坏之分。但请记住你的选择。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惯性思维」,是你用来看这个世界的「有色眼镜」。
它并不是一副简单的眼镜,它有自己的意志。进入我们眼睛的信息,有的会被它过滤,有的被加强,还有的会被扭曲。因而同一件事情,在不同人身上,往往有截然不同的结局。
同一个机会,有人仅有80%的把握就去冒险,有人做好了120%的准备却仍然战战兢兢,不敢争取;
同一个不经意的眼神,有人解读为善意,有人却认为是「不喜欢自己」;
同一种状态,有人能非常接纳,有人却总能发现自己的缺点,对自己不满……
而更可怕的是,如果一个人成天带着这副眼镜,会愈发固化你看待问题的方式。
例如有人遇事总把一切责任都归结于他人,指责他人;也有人总认为是自己的错,性格不够好,能力不行,过度责怪自己……
你是不是很容易就能想到:把眼镜摘了就好啊!
先告诉你一个坏消息:这副眼镜摘不掉 。
所以很多人会进入一种周而复始的循环中,谈恋爱总被某类渣男吸引,和人打交道总不够自信,事业就是达不到预期……
这种循环一旦形成,就会一次次强化,越陷越深,再难从内部打破。很多抑郁的人、来咨询室的人,80%的困扰,根源都在于此……
但也有一个好消息是:想跳出来,有一个人可以帮你。
他给方法,让人一听就觉得「不靠谱」,很怪异,甚至驴头不对马嘴,但,真的有用。
一场荒谬的比赛,奖金100万
他学了15年心理学,是北大博士、心理学泰斗钱铭怡的高徒,任教过清华大学……
心理学家武志红自称是他的「粉丝」,每次和他对谈都很有收获。
受邀参加《奇葩大会》,他说心理学没有用,但高晓松、蔡康永却一致评价他:
高手,总是以「无用」为用,飞花摘叶,可以伤人
他,就是李松蔚。
曾经有一位读者来信,说现在的工作她不喜欢,有一份让她心动的新工作,但薪水不高。她非常纠结。
李松蔚反问她:就算我建议你换工作,你也不会听吧?
「对,钱真的也很重要,在这里每年能多5万。」
「那我建议你不要换工作了,准备张纸条,等你以后再纠结的时候就拿出来看看,你就写一句话——我用现在的人生,多换了5万块钱。我觉得值!」
这么重要的事,他一句话就给人家「打发」了,读者果然没再回复。
然而没过几个月,读者却来信说换工作了!
你可能也觉得莫名其妙,为什么一句话有这么大的威力?
她写到,之前的工作机械、重复、无聊,越干越累,一天天地耗着,年纪轻轻,整个人的朝气却已经磨没了……
但她以前看不到这些,5万块钱,成了她的有色眼镜。戴着这幅眼镜,她只看到了损失、风险、害怕,而屏蔽了背后被消耗的自己。李老师这句话,恰恰让她意识到,多出的5万并不值得。
一位妻子,愁眉苦脸地向李老师抱怨,丈夫婚后从不帮忙分担家务,还经常和她吵架。
李老师邀请她参加一个「荒谬」的比赛,赢的人奖金有100万。
比赛要求很简单:在不告知伴侣的情况下,让他不帮忙干家务活。1年,5年,甚至10年,谁的伴侣忍不住干了活,就赚不到这100万。
现在你好好想想,为了拿到这笔奖励,你该怎么做?
妻子觉得非常奇怪,想了很久,也不知道怎么回答。
为了帮助她思考,李老师提供了一些思路,比如:
1、一看到他干活赶紧接手过来,并且批评他干得不好
2、不断说他是一个不干家务的人,跟身边每个人说,造成心理暗示
3、然后大吼大叫,跟他吵,让他在家里呆不住
还可以有哪些?自己想。
妻子听完突然愣住了,睁大眼睛,仿佛意识到什么:我好像,现在做的,就是这些。
顺着这些话,她又捋了捋,除了做家务,当她想让丈夫更体贴、更上进,想让孩子更听话的时候,用的都是这几招……
这是她以前从未看到的事情,她的有色眼镜,过滤掉了所有自身的问题,满眼都是别人的毛病。
放到生活中看一看,这几招,也是你正在用的吗?
他一直跟常理对着干 ,但真的有用
李松蔚的方法思路清奇,常常跟常理对着干。
很多人开玩笑说,想扒开李松蔚的脑袋看一看,他是怎么长的,为什么总能想到一般人不可能想到的角度。
他的一个朋友,孩子写作业很磨蹭,父母全程督促都没用。
他说,最好的督促就是,孩子写作业,父母在隔壁看电视。
但如果孩子9点前写完,可以跟父母一起看。
母亲不同意,觉得太荒唐,父亲觉得有点冒险,但可以试试。
果然,前几天效果很不理想,孩子效率更低,睡得更晚了。而就在那天,孩子竟然8点半写完作业走出卧室,问:
「你们是现在给我签字,还是我们一起看完电视再签?」
你明白了吗?很多时候,并非孩子真的需要被督促,而是父母需要这份督促,并非孩子真的有问题,而是父母透过自己的眼镜,「看到」了孩子的问题,甚至在无意识中,「维持」了孩子的问题。
很多跟李松蔚一起工作的同事,常常会自嘲说觉得自己「没有带脑子」,每次他不经意地点拨一下,你会突然有点「顿悟」:原来还可以这样!
帮李松蔚做这门课的产品经理,怕不能很好呈现课程,曾经压力非常大,失眠很严重。
李老师给她的解决办法,很简单,就三个字:别睡了。
「怎么可以这样呢!李老师,这根本没有解决问题!」
「那就对了,看到你这种反应,我就知道这个方向很有希望。」
她也挺有勇气,当天晚上就没睡,熬了一个通宵,提前把工作做了,只睡了2小时。到第二天,因为已经做了一部分工作,她很有成就感,精神特别好,工作效率也高了。
她尝到了熬夜的甜头,后来还想继续熬,却总忍不住会睡着。
把「问题」,看成一种「资源」,这是李松蔚的独特视角。
图
图片片
6字真言:想法只是想法
10多年来,李松蔚发现,咨询室来求助的人苦恼于各种问题,很多人常常困在惯性思维中,对自己、或身边人发狠使「蛮劲」,最后往往越解决问题越是个问题。
一年多前,他决定将自己这一套思维方式进行一次系统总结,期间他策划这门很久,当时很多同事对这个选题充满不确定,但他很坚定地说:
我想做一门不一样的课。
在写这篇文章时,好几天我都很焦虑,因为思维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概念,我担心自己不能很好展现这门课本有的价值。
是的,我脑子里有很多「我不行」「我不可以」「我做不到」的声音。这个声音我很熟悉。
当我接手新的工作时,遇到新项目时,公开发言时……每当我有这种想法,我都会更加紧张,变得束手束脚,心想,看吧我果然不行。
直到我听到课程中的6字真言:想法只是想法。
李老师分享在一次卡巴金的正念工作坊中,维持一个瑜伽动作时,很快,大家就觉得自己坚持不了了。
卡巴金老师说:这只是你头脑当中的一个想法、一个声音。
听到这个声音的时候,你有两种选择:相信这个声音,或者不理会它,坚持一秒,再坚持一秒……结果很多人维持的时间都延长了一倍以上。
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对啊,我也可以不理这些声音啊!
接着,我试着用课程中的方法,每当它出现一次,我就重复一遍6字真言,想法只是想法,但并不等于事实,无论它多么逼真,不理会就好。
那一瞬间,我觉得自己掌握了一个很了不起的东西。
图片
「我们长期以来的想法、感受、困扰已久的问题,有一天将会被某个人一语道破。」
生活中,那种灵感乍现的时刻其实很难有,而李松蔚老师,就是那个「一语道破梦中人」的人。
现在,我也把这门课推荐给你,希望你仔细听、反复听,每听一遍,都是思维的一次打破重建。
曾有用户在课程笔记中写到:
从最初开课前的烦躁、怀疑、忧愁等等各种不良情绪;到听几节课后的惊讶、莫名喜悦;到最后心情轻松、无所挂碍,仿佛完成了一场洗礼,不再心有负累,看到我的生命里多了一层亮光。
这是唯一一个让我听了会流泪的课,也是今年我给自己最好的礼物。
暴躁脾气
王老师:生活中有一类人很火爆,我们常常会说这些人脾气大,动不动就爱发脾气,爱发火。那么这类人往好处讲,可能他们推动事情的力度要大一点,因为脾气总是别人会有一些忌惮。因此,他们如果指挥得了的人,可能别人会在强势下会完成一些事情,会积极主动的推动一些事情。但是从负面角度来说,他们带给别人的情绪困扰、压力困扰,以及动不动发脾气带给别人的内心的不舒服感也是非常强大的。
那么这些人为什么会爱发脾气又控制不住的发脾气呢?你一定想知道,如果你也是这样的人,那么是不是可以改变这样的个性特点呢?
格桑老师:有人说,动不动就爱发脾气的人有这么一些特质:第一,希望别人满足自己,满足自己的习惯,满足自己的价值观,满足自己认为的一些状况,那么把这种人叫做自恋式的;还有一种比较教条,像书本里讲的固执的、教条的、执着的认为世界是公平的,社会是讲道理的,一定要讲对、错,除了对错以外没有其他的了,所以古板的认为,这种人当然也很容易被戳到怒点;第三种,认为一定要做到最好,一定要让所有的人都喜欢我,如果你们都不喜欢我,那你们有问题。如果我们一直在这样一种思维模式中,当然就会苦煞我们。
从得觉自我理论看,其实易暴怒的人,他是“自”大“我”小。清清楚楚的看得到,“自”大“我”小的人因为他的“自”的能量非常的足,而“我”格局很小,受不得气,“我”里所装的程序,“我”里装的认知,“我”想要的面子都是很小的。“自”大“我”小如果放在一个天平上,一个大大的“自”会把小小的“我”翘得高高的。所以说,我们把这样的人叫做自负的人,我们也可以把这种人叫做自满的人,我们也可以把这种人叫做自以为是的人,怎么叫都可以。但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得到,他们很容易秀我自己,因为“我”翘得很高,“自”的能量很足。如果遇到跟“我”的习惯不相匹配或者认知不相匹配的内容,它马上就会被“自”动的能量所激发,产生怒点。
这样的人怎么办呢?当然我们可以在瞬间让他有一个情绪的转换,第一是改变场景,第二是改变他的看点,第三是改变他的感受。改变场景就是迅速的让他从刚才发脾气和暴怒的空间环境中脱离,把他拉走、或者吼住、或者转移、或者让他吃东西、或者递给他个东西,总之你只要把他的空间位置挪走大概两米多远,情绪就会平复下来。
图片
第二个是改变他的感受,有些人会反复的循环,固执的概念,反复的冲过去吵架,冲过去又想吵架,是因为他内部的空间太狭小,他大脑中的空间束缚不出来,如果有亲人,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后面抱抱他,改变身体的感觉,那个念头就会淡化下来,喝口水也会改变。
第三个是改变他的看点,让他看另外一个东西,身上的什么东西,或者发生一件事情,什么汤打倒了,茶打倒了,咖啡打倒了,把他衣服和身上弄脏了,瞬间给他说对不起,有另外一个人把这种感觉一转移,当然就可以转换那种暴躁的脾气。不过你在家里或者同事之间看到有人暴发脾气,你也不可能有意的把咖啡打倒,让他的衣服弄脏,这样可能也会影响关系。意思是说你可以有类似的感受转移和看点转移,你应该从咖啡打倒的画面和场景中,意识到可以采取另外的方式去平复他的情绪,转移他暴躁的能量,让他回归到平常的状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