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在线咨询 网上预约
心理首页 机构概况 业务范围 专家介绍 主题活动 特色服务 心理常识 联系我们 互动留言
父母的“信念感”,就是孩子的世界观
呼和浩特心理咨询电话0471-6686529,心理医生,婚姻家庭情感咨询,心理疏导,青少年心理治疗   2020-12-31 10:21:41 作者:刘延江 来源: 文字大小:[][][]
父母相信什么,往往体现在他们每时每刻的行为中,而不是那些专门做给孩子看的动作里。潜移默化,由此而来。所谓家族遗传,并不仅仅指生物学意义上的复制,也是成长环境的复制。

具体来说,就是父母的信念,以及由此引发的相关行为,对孩子产生的影响。先天遗传的部分或许难以撼动,但后天环境的部分,我们责无旁贷。家庭教育的意义,就在于此。


01
父母的信仰
才是孩子成长的导引

我曾问一个资深的教育学家,家庭教育里,什么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他的回答不是父母有多少财产和知识,成就和地位,而是“父母自身的信仰是什么”。

当时我并不能完全读懂这句话,直到最近从一部电影里看到了这句话的真谛。电影的名字叫做《寄生虫》。

讲述的是一家四口寄生于上流社会家庭的荒诞故事,主角基泽和妻子还有两个孩子因贫困潦倒,原本一直生活在路边的半地下室,屋子逼仄又阴暗,弟弟四次高考均失败,姐姐想考美院也未能成功。

图片

网络是靠蹭的,吃饭是上顿接不上下顿的。若换做其他的父母,就算拼尽全力,也要想方设法多挣些钱,改变这样的环境。

然而,父亲的口头禅居然是:我们永远都不要有计划。

这句话的背后,仿佛还埋伏了另一句话:人生不需要靠努力,可以博运气。

是的,运气的确来过。

弟弟经同学介绍通过伪造学历进入到一个富人家庭做家教,随后一家人不择手段,前赴后继的来到了富人家庭,过上了得意的寄居生活。

他们以为全家通力合作,不日就能改变家族命运,结果适得其反,如果说过去他们是生活在地下的蝼蚁,那么后来他们不过是寄居在豪宅的蟑螂。

过去在房子里见不到阳光,后来是因为内在堆积了太多谎言和恶意,而无法被阳光照拂。

图片

结局当然是惨的,他们在身份暴露后,穷凶极恶把富人给杀了,同时,自己家破人亡,但滑稽的是,弟弟在苏醒后最大的愿望,就是要挣很多钱把富人的豪宅买下来,当然,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不是因为他没有上大学,也不是他能力不够,而是在他有这个理想的同时,他那个把不劳而获当成人生信仰的父亲,在妻离子散之后仍旧寄居在富人的地下室里,甘愿终身毫无尊严的做底层蝼蚁。

而这份信仰的力量,将像个牢笼似的捆绑着儿子未来的人生。


02
父母,是孩子人格的底片

当父母认为金钱是可以烫平一切矛盾和痛苦的熨斗,那么孩子就会不惜一切代价去追求不属于自己的金钱。

是的,钱很重要,充足的钱的确可以帮助孩子获得物质上的安全感,也可以给他们的成长锦上添花。

但前提是,这些钱必须是父母通过自身努力,从合法的途径去赚取,才能真正滋养到孩子的身心。

反之,当父母自身的人格不健全,价值观是混乱的,即使他们也付出了与其他家庭同样的金钱去培养孩子,但结局却是,孩子仍旧会在他们的潜移默化下,继续走上与父母相同的人生路。

图片

就如心理学家所说:“父母是孩子人格的底片。”

这一点在“小欢喜”中也有精彩呈现,季杨杨的家庭里,父亲身为高官,但既不贪腐,也不傲慢。所以尽管亲子分开多年,但季杨杨仍旧被父母影响,性格随和谦逊又有教养。

方一凡虽然学习成绩不如父母,但随和开朗,善良正义的性格,简直是父亲的翻版。

因此,有网友就说:“这部戏全方位呈现了,家庭是如何塑造人的,父母自身是什么人,决定了孩子未来的成长路。”


03
好的教育,来自父母自身的成长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如果说教育真的是什么浩瀚的工程,那也并非父母把孩子送进最好的学校,请来最好的名师,以及孜孜不倦的对孩子进行说教,而是父母愿意把养育,当成自己成长的修行路。

前一段时间热播的《小欢喜》结束时,编剧兼主演的演员黄磊微博发文说,今天是小欢喜的大结局,我得到了最好的礼物,多多跟我说:爸爸,这个戏真是太好看了,你真棒!


图片

黄磊之所以说这是他收到的最好的礼物,不只是多多的称赞,更是对他潜心创作的肯定,以及给多多带来的启发和成长的欣慰。

一直以来,黄磊就是一个专注艺术创作的演员,他始终坚持艺术引领生活并高于生活,这份信念感也给孩子们带来积极的影响。

多多的多才多艺有目共睹,而且自信乐观的样子更是人见人爱,父母努力向上,孩子必定长成幸福快乐的模样。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信念只有在积极的行动之中才能够生存,才能够得到加强和磨炼。

父母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先相信孩子必定能够成为这样的人,并且自己积极地朝着目标靠拢,孩子才会追随父母的脚步。


当父母成长得足够好了,他的孩子就无需敲打和锤炼,便可以在父母的影响下,去适应社会变迁,健康自由的长大。


有信念感的父母,才会养出更积极努力的孩子,他们会对未来更充满信心,相信人生只要努力必定会有美好的收获。


图片


面对完全陌生的城市底蕴,感受到的冲击也是巨大的。

我们觉得自己始终无法与这座陌生城市的文化建立联系、与之共存、同化融合。

背井离乡久了,故乡也真的因为「故」而变得陌生。于是向后无法回家,向前找不到方向。

图片

辗转于陌生的城市,我就像一叶无根的浮萍,哪里都是家又哪里都不是家。

好像迷失在一个十字路口,始终在寻找那份虚无缥缈的归属感。

这座城市的一切突然变得很迷幻,当我的身心无处安放的时候,对于生活的意义和追求好像也一并失去。迷茫、焦虑和无意义感扑面而来。

很快就被汹涌的人潮淹没在了人海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蔚来告诉我,或许在别人看来,她是家境优渥、父母疼爱的小公主。
「这不过是经过粉饰的表象。我的家,从来不存在流动的温情。我们家人坐在一起,从来只能叫体面地吃饭。那种开怀大笑、肆意吃喝从来是不存在的。无论在何时何地,爸妈始终让我保持规矩和体面。我和他们之间疏离而陌生,这种和睦里缺少了爱和温情,显得虚伪、空洞。而他们对我的养育,在我看来不过是照本宣科。」

在蔚来看来,父母对她的照顾和关怀里更多的是责任,缺少爱的互动和心的链接。

在父母的精心栽培下,她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女子。虽然内心有叛逆,但她始终压制着,维持着表面的和谐。

图片

一切都在父母的预期中不断发展着。毕业后,蔚来找了一份安稳、体面的国企工作。

即使每天周旋于复杂的人际,而这份工作也并不如表面上那般光鲜,蔚来也不敢轻易放弃,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蔚来成为被「失业」的那一波。她并没有很失落,反而暗暗松了口气。


图片

回家的那一刻,父母的脸上显露着明显的不悦,言辞间夹杂着几分责备。

「你怎么就混成这样了。」父亲重重叹了口气,好像在说一个被摔成碎片的花瓶。

「那一刻,我只觉得心好凉。」我看见蔚来的脸上,挂满了悲凉。

「在事业有成的父母的眼里,或许我就是个延续他们荣誉的工具人。他们把我的挫折,当作自己人生的‘失败’。这种屈辱感,迫使他们拼命要求我向前。」

身处一个没有温情流动的家庭,拥有一对不知道怎么去爱的父母,让孩子即使成年,也找不到对家的归属感。

图片

而这种来自家庭的隐形伤害,将牢牢固着在我们身上,伴随一生。


辗转异乡,在大城市中打拼、扎根。我们好像总是有种不被新环境接纳的、格格不入的感觉。

不知何时起,回看故乡,那片土生土长的土地,亦是蒙上了一层朦胧的陌生感。无处安放的身心,让生活的迷茫和无意义感越加明显。

图片

有很多父母,他们受困于自己的人生命题,想要从亲密关系和亲子关系中获得代偿。他们在无形中,为我们制造了很多伤害,让我们的心变得伤痕累累。

成年后的我们,身心受困于这样的创伤经历。因为愤怒,我们用索取、补偿、代偿等方式企图颠覆过往。可时光不可重来,伤害无从纠正,我们可能在纠偏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也有人觉得,那些过去的伤害,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淡化。事实上,被冲淡的只是那份伤痛的感受,未能得到处理的负面情绪与创伤,被掩埋在岁月的风尘之下,镌刻在我们的身体之中。


图片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在听一些人诉说自己的故事时,内心那个最柔软的地方总会被触动。那些藏在隐秘角落的、不断暗涌的伤痛,在相同的感觉和经历重,得到了共情与共鸣。

潜意识决定命运。无论辗转多少城市、人际圈、工作环境,其实,我们都在反复体验着强迫性重复的关系。

在异乡的陌生感,或许是源于曾经印刻在潜意识深处的,不被接纳的创伤记忆;而那些来自原生家庭的伤害,更是让成年后的我们,将自己的社会关系,复制成童年与父母的关系。

图片

此时的我们,需要读懂自己,让潜意识中的固化信念、情绪与曾经的创伤,被看见、被理解、被接纳,在向内觉察、关照中获得疗愈,完成与自己身心的和解,让身心重新回归平衡。
最新评论
11 
苦痛的本质是什么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全站搜索

预约电话:0471-6686529   18047123132     客服微信:18548182068
机构地址:呼和浩特市呼伦南路与大学西路交汇处好望角大厦18层1815室
版权所有©2006-2023   ICP备案号:蒙ICP备190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