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在线咨询 网上预约
心理首页 机构概况 业务范围 专家介绍 主题活动 特色服务 心理常识 联系我们 互动留言
孩子为啥如此玻璃心?
呼和浩特心理咨询电话0471-6686529,心理医生,婚姻家庭情感咨询,心理疏导,青少年心理治疗   2019-12-25 17:17:18 作者:刘延江 来源: 文字大小:[][][]
自尊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拥有高自尊的人,
对自身能力与价值有着清晰的认识与认同,
不会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也因此能更好的把握自己的人生。

但有一种情况则是自尊心太强,
这却不是什么好事,
自尊心强的人,
会十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情绪也会受到影响,
不是容易愤怒就是闷闷不乐,情绪低落。
有些家长发现,
自己的孩子就是这样的,
一点都说不得,
其实,
这跟平时我们怎么教育孩子有很大的关系,
一起来看看怎么回事吧。

01
为什么有的孩子自尊心这么强?

自尊心强的孩子有以下特点:
特别重视老师、家长和小朋友的评价,性格好强、追求完美、常常和别人比较并从中获得优胜后的成就感。

因为在意别人评价,情绪也受到别人评价的影响。典型特征有以下三条:
a、听不得批评;
b、听不得表扬别人比自己强;
c、不能接受自己不如别人的事实。

自尊心太强的孩子往往会不切实际地高估自己的能力,产生盲目自大。当现实和理想出现差距时,他们就会表现出过激的情绪和行为。

孩子自尊心太强可能是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1、过度表扬

在“赏识教育”的推广下,在“一定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的呼吁下,现在的家长大都是以鼓励、表扬和肯定为主的教育方式对待孩子。

可是许多家长并没有真正掌握赏识教育的要点,对于孩子本来就该做或微不足道的事情,都给与“太好了!”“你真棒!”“你是最棒(优秀、聪明、能干)的!”等这一类积极评价或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最高级式评价,很容易导致孩子不切实际地高估自己的能力,产生盲目自尊。

2、过多关注

随着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长对幼儿往往是有求必应,不管幼儿的要求是否合理。孩子受到的关注过多,享受到的待遇太好,所做的事情总能轻而易举地完成……

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幼儿,脱离了实际的生活规律,很少或者根本没有受到过批评和挫败,在心理上获得优越感,觉得自己本来就该比别人强,形成了“只有我才是最美丽、最能干、最应该得到关注”的错误经验。

3、过高期望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家长都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总希望孩子在学习、玩乐等方面表现突出,常把“你一定会很优秀的”、“努力了就能得第一”挂嘴上,采取高期望、高标准去要求孩子、激励孩子。

这些行为初衷当然是希望孩子可以更上一层楼,但实际上却导致孩子形成了不切实际的、高于自己能力的自我意识。

刚开始,孩子会为获得他人的肯定评价而积极努力,以增强自尊心,但是在经过自己的努力后仍实现不了目标,为顾及面子,孩子就会硬性维护自尊。

这种自尊是脆弱的,易碎的,带有虚荣的成分,也是自尊心太强的表现。

4、家长自尊心太强

如果父母自己自尊心太强,处处争强好胜、追求完美,即使有意识地不这样要求孩子,孩子也会在和父母相处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到这一点的。


02 如何培养孩子健康的自尊心?

自尊心得到健康保护和培养的孩子,他们的自尊水平也会较高,会自觉地让自己的行为和自己的认识形成一致,在与同伴的交往中会更积极,在自然探索和社会活动中会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他们要求自己会更合理更严格,更有上进心,会在有益的氛围中高效率地学习适当的行为,同时也会明显减少那些不适当的行为。

所以,我们要帮助那些自尊心过强的孩子建立一种积极、务实的自我意识,形成健康的自尊心。

◎ 家长以身作则
先给自己过强的自尊心“泄泄气”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如果孩子的自尊心很强,那么家长一般也都是自尊心极强的人。

家长自己争强好胜、追求完美,不仅会同化孩子,而且常会这样去要求孩子。

所以,要培养孩子健康的自尊心,防止自尊心太强的情况,家长就要先改正自己,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面对孩子,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 表扬应具有针对性
对孩子真正付出努力的事情才给以表扬

过多的表扬会让真正值得表扬的事情变得豪无意义。

而且如果父母总告诉孩子他有多聪明多能干,他可能会因害怕面对失败与挑战而放弃继续努力,因为他会想如果自己不能掌握这个新东西,就证明自己其实并没有大家说的那么聪明。

对于孩子力所能及又微不足道的日常事务,如吃完自己的早餐、用蜡笔随便画了条线等,我们完全没必要给以表扬。如果孩子跑来邀功时,我们可以用一些客观的中性词,如“还不错”、“挺有趣”等来评价。

只有当孩子真正付出了努力去做的事情,如孩子通过自己的反复尝试把拼图拼好了,我们才要刻意表扬他,以强调孩子在这过程中付出的努力。


◎ 客观分析
建立“人人有长处”的理念

生活中要用“每个人都很特别,每个人都不同,每个人身上都有各自的长处”这样的理念来引导孩子,告诉孩子,优秀有很多种表现方式。


◎ 比较要客观、平等
不能当着孩子的面过多凸显其他孩子的优点

有些家长为了激励孩子上进,拿自己孩子的缺点和其他孩子的优点进行比较;
有些家长出于客套,常当着孩子的面夸奖别的孩子;
也有些家长因为谦虚,故意贬低自己的孩子。

每个孩子都他自己的优缺点,过多地凸显其他孩子的优点是不客观、不平等的,非常不利于孩子的自尊心健康发展。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尽量避免以上情形的发生。

为激励孩子,家长可以帮助孩子进行纵向比较,即拿孩子的现在和过去进行比较,如:“今天画画时很专心,表现比昨天棒。”“今天猜谜语虽然没猜对,但是却没像昨天那样发脾气,而且高兴地去请教爸爸。”

这样既能够激励孩子,增强孩子的自尊心,又不会让孩子为顾及面子、满足虚荣心而盲目自尊。


◎ 用心倾听
挫折时给予陪伴

当孩子受挫时,家长不要盲目指责和逼迫孩子,一般来说,自尊心强的孩子承受打击和挫折的能力相对较弱,这时家长要“用心”倾听孩子的声音,不要急于给出建议与指导,最好先引导孩子说出内心的情绪,给孩子建设性的努力方向,平抚好孩子的情绪。


◎ 调整心态
适当冷处理

当孩子的自尊心受挫时,家长不必迅速反应,因为家长的敏感会强化孩子的自尊感。

不妨采取“冷处理”,不给予特别的关注,让孩子慢慢消化自己的情绪,这样孩子慢慢就知道自己要承担情绪的后果,悟到事情不像想像的那样,从而将自尊心回归到正常状态,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管理情绪的能力。


◎ 避免过度保护
让孩子适当感受受挫后的滋味

很多孩子的自尊心过强都是由于父母努力“保护”孩子免受失败的“折磨”,甚至为孩子护短、护错、护丑、护“利”造成。

其实,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面对问题,适当地感受下失败、不如意后更有利于孩子自尊心的健康发展。

比如,在和孩子玩竞争游戏时,我们不能为满足孩子的虚荣心而故意输给孩子,应让他尝尝失败的滋味;
当孩子做错事后拒绝接受批评并大发脾气时,我们不妨试试“暂时隔离法”或“自然结果惩罚法”,让孩子体验受惩罚的感觉。

总之,该批评的还得批评,该让孩子承担的责任得让他承认,否则错误就可能一直存在,最终受害的还是孩子。

03
如何让自尊心强的孩子改变

孩子过强的自尊心不是短时期内形成的,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自尊心也不可能立刻实现的。

如果家长忍受不了孩子的行为表现,一时心急,企图通过压制的方法削弱孩子过强的自尊心,目的不但难以实现,相反,还会使孩子从自尊心过强走向自尊心不足。

循序渐进地改变以前的教养态度,并了解和掌握面对自尊心过强孩子的技巧,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合作。


◎ 用温和的语气表达大人的愿望

面对孩子的错误,如果家长情绪激动,用尖锐激烈的语言进行批评,那么,即使孩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也会因为家长过激的反应而故意与父母对峙。

所以,我们要用冷静的态度对待孩子出现的问题,用温和的语气表达希望孩子实现的目标,给自尊心太强的孩子一个台阶,让他自己自愿地一步步走下来。


◎ 多元评价,平衡表扬与批评

对于孩子力所能及的家庭事务,家长无需刻意表扬。

在表扬时,要对事不对人,强调孩子在过程中付出的努力,而不是结果。

对于批评,不能对孩子进行贬损,应当指出需要改进的具体方面,提供有建设性的意见。


◎根据不同的情形选择适合的教育方式

自尊心强的孩子不愿意接受批评教育,但是教育孩子并帮助他改正错误却是必然的,所以要求家长要讲究策略:

面对可预见性的错误,我们可进行建议性引导,即提出不同的行为方案,并告诉孩子每个方案可能产生的结果,让孩子自己抉择;
在有很多人在场的情况下,可采用暗示性教育法,即利用“对比”、“类比”、“联系”等方法予以暗示,让孩子知道大人希望什么,不希望什么,以启发引导孩子应该怎么做;
在孩子情绪激动,对父母有逆反心理的情况下,我们还可以请人代理批评,即请在孩子心目中有威望、受尊重、信得过的人对孩子的错误进行批评指正,等等。

孩子性格特点不同,场合不同,采取的教育方式也要有变化。


◎顾及场合,把握最佳教育时机

自尊心强的孩子会更在乎自己的表现、他人的评价,对于有伤自尊的行为反应也更激烈。

因此,家长应冷静对待,注意场合,多采取单独引导、正面教育的方法。

比如,孩子在聚餐的饭桌上捣乱,家长可趁孩子上洗手间的机会告诉孩子该怎么做,而不是当着众人的面教育他;
去别人家做客,孩子玩完玩具后不及时收拾,家长可先表扬孩子的某一行为(如主动去洗手),并当孩子因受到表扬而情绪愉悦时,向孩子提出改正不及时收拾玩具的要求,这样孩子会比较容易接受。

只有顾及场合,找准适合的教育时机,教育才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新评论
11 
苦痛的本质是什么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全站搜索

预约电话:0471-6686529   18047123132     客服微信:18548182068
机构地址:呼和浩特市呼伦南路与大学西路交汇处好望角大厦18层1815室
版权所有©2006-2023   ICP备案号:蒙ICP备190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