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在线咨询 网上预约
心理首页 机构概况 业务范围 专家介绍 主题活动 特色服务 心理常识 联系我们 互动留言
如何才能与孩子好好沟通?
呼和浩特心理咨询电话0471-6686529,心理医生,婚姻家庭情感咨询,心理疏导,青少年心理治疗   2019-01-21 11:40:07 作者:张老师 来源: 文字大小:[][][]
我常常在我的亲子教育课程中讲到:你跟孩子讲道理是没有用的。很多父母喜欢跟孩子讲道理,没有用的。其实你应该做的是听孩子说自己的想法,听孩子说他自己真正的感受,而且有时候你需要学会不要给意见,你只需要听就好,让孩子说出内心的感受。

那如何让孩子来给自己做决定呢?其实你只需要常常肯定他就好。肯定孩子的意思不是他说什么都是对的,而是要告诉孩子:“你需要慢慢学习,慢慢成长,我很相信你。”通过肯定孩子来帮助他建立一个健康的心理内在力量,这里面主要包含我经常讲到的挫折忍受力,同时包含他能够接受自己并不完美这个事实。

我们会发现有很多人的人生很失败,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常常是因为他们对事情有过度理想化的期待。举一个我家族中晚辈的例子。他每次去找工作都做不了多久。后来我就去了解他为什么每次工作都做不久。他就说他去到每家公司都发现这个公司有好多缺点,有的是制度不完善、有的是工作流程不对、有的是老板待人方式不对、有的是员工的教育训练不详尽。我就问那个晚辈:“老板是请你来当顾问,还是请你来当员工?老板花钱请你来是解决问题,还是提出问题?”

一个真正的领导人,不是帮人家解决问题,而是告诉大家一个大原则大方向,问题自己想办法去解决。我跟这个晚辈说:“公司有问题才会花钱去聘请员工,员工要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告诉老板问题在哪里。”

所以当我们要去面对整个社会的时候,你肯定会有一个你期待的标准。但这个世界从来就跟我们期待的不一样。你的孩子都跟你期待的一样吗?你的父母都跟你期待的一样吗?答案是否定的,可是这却是人生精彩的开始。因为这是你对现实的正确认知,因为你看到了现实与你期待的不一样,而这正是你努力的起点

现在,很多年轻人的思维方式与四五十岁的成年人的思维方式,其实已经很不一样了,尤其是小孩子。所以,刘老师我常常鼓励大家,如果你们家要是有小朋友的话,记得让他听刘老师的有声书或者是我讲解的赛斯老师的有声书。
其实,小孩子接受讯息的能力是非常强的。比如,台中有一位妈妈带着自己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来到台湾赛斯学院的工作坊里面听课。那个孩子听完课以后,就对妈妈说:“妈妈,刘老师讲的很多道理,虽然都很奇怪,但是我觉得这些道理都是对的。”尽管这个孩子才小学三年级,可是他能够听懂我讲的这些讯息。

再举个例子,有一位妈妈带着六岁的儿子小明来看我的门诊。当我看到这对母子的时候,我感觉还是蛮心疼的。因为小明前阵子被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刚在台大医院做完第一次的化疗,妈妈就带着他来看我的门诊。

在诊疗室里我和孩子说:“小明,其实叔叔知道这个病是你想要得到的。现在,叔叔想告诉你的是,如果你有能力让自己得到这个血癌,那么你也有能力让自己好起来。叔叔知道你为什么要得到这个疾病。”当孩子听到我这样说的时候,他就很好奇地看了我一眼。我就继续和他说:“其实你很爱妈妈,可是,当你越来越长大的时候,妈妈会经常因为功课、作息规律、饮食等问题骂你。所以,你很难过、很伤心。你得到这个疾病就是希望妈妈能够多一点时间爱你、多一点时间陪你,而不是常常骂你。”然后,孩子就像一个胜利者一样看着妈妈说:“妈妈,你听到刘老师说的话了吗?你听明白了吗?你能理解多少?”
非常神奇,那个孩子完全能够听懂我说的话。孩子的那个感觉、神情让我非常的感动。小明还有一个双胞胎的妹妹,通常他的妹妹得到爸爸妈妈的拥抱、疼惜和宽容等,相对来说比他多。小明虽然只有六岁,但是他的心智年龄大概也就是三至四岁。因为他不想长大,当他越来越长大时,爸爸妈妈对他的爱会越来越少,而要求、期待会越来越多。

当我们从呀呀学语一直到长大成人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地从父母那里得到的爱、陪伴会越来越少,而父母的要求、责备、期望和“应该”却会越来越多。我再一次和小明说:“叔叔知道你不想长大,你得到这个病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当你越来越长大的时候,妈妈陪你的时间会越来越少,并且妈妈在陪伴你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没有耐心的。”小明瞅了妈妈一眼,很愤怒地说:“对,妈妈陪伴我的时候,非常没有耐心。”我继续说:“所以,你得到这个疾病其实是你不想长大,你是希望透过这个疾病重新找回那个耐心陪伴你的妈妈。”

小孩子的心灵都是纯洁无瑕的,这个孩子从头到尾都知道许医师我在说什么,自始至终他都很清楚是自己想要得到这个疾病。原因就是他要得到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也就是妈妈的爱、陪伴和妈妈的不责备,还有很多大人对他的态度的落差。比如,因为生病住院打低剂量的化疗,就连平时一有事情就吼他的爸爸,对他的态度都温和了很多。虽然这个孩子付出的代价有点惨重,但是最终他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人的心灵从来都不是理性的,都是用感性来作为出发点的。可是,我们却常常以为自己是用头脑在思考,所谓的头脑代表的就是理性。假设当我喜欢一个人的时候,是我先决定喜欢他的。那么,他做得好的事情,在我的眼里都会变成伟大的事情;他做得不好的事情,我会认为他是迫不得已的,而不是故意的。如果我先决定讨厌一个人,那他做的事情再对,在我的眼里都是错的;当他真正做错事情的时候,我更不会放过他,一定会严厉地指责他。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不是理性的,都是用感性来领导理性。


其实,所有的事情都是要先贴近对方的感受,才能让对方朝预期的方向发展。比如,我们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如果只是和孩子讲道理而没有贴近孩子的感受,是无法沟通的。夫妻之间、朋友之间的沟通也是如此。

举个例子,有些学校的教务主任和学生的关系就比较融洽,别的老师管不了的学生,他都能驾驭得了,他说的话,学生都愿意听。而有的老师就没有贴近学生的感觉,尽管他说的话很有道理,可是学生就是不听他的。就像有的父母和自己的孩子之间就沟通不畅,有的夫妻之间也无法沟通。丈夫想让妻子省点钱,少买点衣服,可是妻子就是不听他的。因为你没有先让对方感觉到舒服,所以,她就不听你的。

如果想让对方感觉到舒服,那么,你要先接受他、明白他、了解他,让他明白你知道他的感觉。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事情都不是我们所以为的理性在运作,包括经济、文化、心灵等,都是感性在运作。经常是我们在情感上被打动了,感受上觉得被了解了、舒服了,同时觉得心灵上被启动了,我们才会真正地去调整自己人生的方向。这时候,对方说的话我们才能听得进去。


在我们不明白这个道理之前,确实走了很多弯路、受了很多苦。双方怎么沟通都没有办法接受对方的观点,永远都是“鸡同鸭讲”。像夫妻之间、亲子之间、朋友之间等,甚至有时候就是永远在吵架,永远在各说各的。因为,我们都没有先去了解对方的感受,都没有贴近对方的感受来进行沟通交流。

从小孩子在原生家庭中长大,过渡到他自己可以组织家庭或者面对成人、面对社会的时候,他会有很多的适应障碍。这归根究底是因为在他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没有被父母有意识地训练进而去培养适应这个社会的能力。

以至于当孩子成年进入了职场,他的能力还是发挥不出来。此时面对父母的过高期待与自己实际能力的悬殊,他们的内心就会产生巨大的落差。他想表现得很好,可是他没有经历过犯错,然后训练出自己能力的那个过程。打个比方,就像是一个没有经受过战争训练的孩子,他连步枪都不知道怎么使用,你却要马上把他送到战场。也就是说你根本就没有让你的孩子在家里学会十八般武艺。因为父母爱孩子,所以作为父母的你什么都让着他,什么都替他做好,孩子在无形中便失去了自己试错成长的空间。

比如,在很多家庭里面的培养出来的“小皇帝”,家里二三十个大人都要让他。尤其是传统的重男轻女的家庭,女儿一般是不受重视的,因为大部分父母认为,反正女儿以后也是要嫁出去,念不念书无所谓。但对于儿子却无条件地供他念书,想怎样就怎样,所以在这种家庭中长大的儿子被宠坏,从小就理所应当地认为不管是谁都要让着他。可是等到成年后真的踏入社会去工作了,老板不会让着他,老板也不会顾虑他的尊严,更不可能像父母一样把他的错误改变,还不让他知道,老板会直接说:“你第二天不用来上班了。”


父母对孩子的过度宠爱,有时会蒙蔽了孩子发现世界真相的双眼。要讲一个例子,假设在家庭里面,父母本来就没有教给孩子一些责任意识,并且也从来没有告诉过孩子,上班第一天最好不要迟到。假若你上班迟到了十分钟,可能父母会觉得迟到就迟到呀,没什么大不了,可是老板却会说:“你的试用期已经结束,第二天不用来了。”

这个社会不会让你找借口。第一天上班就迟到十分钟,而且还这么理所当然,是什么样的家庭培养出了这种孩子呢?

你永远会为你的孩子找理由,找借口。我的意思不是否定所有的父母,而是强调一下界限。一个能够走上身心灵自我学习的父母,一定是潜在的好父母。一个能走上身心灵自我觉察的父母,能够做到尊重孩子,不越过那个界限,这样既是在帮助孩子为自己做决定,同时也是在帮助他们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最新评论
11 
苦痛的本质是什么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全站搜索

预约电话:0471-6686529   18047123132     客服微信:18548182068
机构地址:呼和浩特市呼伦南路与大学西路交汇处好望角大厦18层1815室
版权所有©2006-2023   ICP备案号:蒙ICP备19000160号